2025年8月30日下午,以“共探文化经济融合,助力民族产业发展”为主题,“广西姓氏文史研究与企业家精英合作交流座谈会(第三期)”在广西万马投资集团顺利举行。
座谈会场景
会议由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祖能主持,研究会执行会长候选人、研究会马氏文史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马进竞作为活动承办方代表致欢迎辞,研究会高级顾问岑业飞,研究会执行会长候人孔德春,研究会执行会长候选人、研究会黄氏文史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黄开用,常务副会长兼易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庞天,常务副会长兼服饰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娇娥,研究会理事兼易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永红,研究会各姓氏文史专业委员会筹备组执行组长、广西中小企业经济互助商会执行会长兼荣誉秘书长李锦生,桂民投集团董事、副总裁何本春,以及来自各姓氏的文史专家、企业家精英代表等30余人,共同探讨姓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
伏波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的样本
马进竞在主旨发言中,以马氏宗亲组织的实践案例,展现了姓氏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可行性。他介绍,广西马氏宗亲代表团,以弘扬东汉名将马援的“伏波精神”为核心,已设立17个县级以上地方联络处,连续举办全国优秀学子颁奖典礼,并修缮伏波庙、宗祠等文化遗产十余处。
伏波文化纪念馆建设是马氏宗亲代表团近年重点工程。马进竞透露,位于万马投资集团旧楼的伏波文化纪念馆一楼已建成伏波将军像基座,计划2026年正式开放;新楼一楼将设立广西民间文化博物馆,展出包括马氏文物、钢笔书画等5000余件藏品,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马进竞表示,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血脉传承的符号,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在广西,各姓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马姓来说,广西是我们先祖、东汉名将马援将军征讨跤子、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地方,广西有40万余马氏宗亲,我们是狼兵的后代。我们非常赞同通过开发姓氏文创产品、打造文旅IP、建立‘姓氏臻品’交易平台等方式,助力企业实现品牌溢价与市场拓展。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与各姓氏代表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文化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文化’的合作共赢模式。”
马进竞提出,马氏宗亲将积极响应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的“三大行动计划”,依托钦州中马产业园,开发马氏主题文旅项目,推动马氏文创产品等入驻“姓氏臻品”商城;设立青年研究者基金,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确保伏波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计划将伏波文化与东盟市场对接,通过姓氏主题研学、跨境商贸活动,助力广西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马进竞表示,广西马氏宗亲代表已与马来西亚马氏宗亲组织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探索“文化+跨境电商”新模式。
跨界协作推动单姓发展向多姓联动
座谈会上,研究会黄氏文史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负责人黄开用等嘉宾分享了跨姓氏合作的构想,如多姓氏联合打造“姓氏文化创意园”,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王祖能总结称,姓氏经济需打破单姓壁垒,通过“跨姓氏产业联盟”整合资源。例如,服饰专委会将壮锦、瑶绣等非遗技艺融入现代设计,推出“姓氏图腾服饰”系列,既传承文化又创造经济价值。
王祖能在会上重点介绍了近期启动的三大战略项目,为广西文化经济融合注入新动能:
一是“2025第二届全国民族企业家联谊暨文旅康养经贸投资交流大会”(以下简称:交流大会)将于9月28在广西南宁举办,聚焦“民族产业出海”与“跨境商贸合作”,计划吸引超500家以上民族企业参与。大会将设立“姓氏经济专区”,展示马氏伏波文化、黄氏建筑技艺等姓氏IP衍生品,并推动“姓氏臻品”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渠道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是作为文旅康养领域的标杆活动,交流大会将整合环渤海地区高端酒店、康养基地资源,推广“酒店+文旅+健康”融合模式。该大会承办单位广西中盟创新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联合相关企业,在桂林、北海等地开发“姓氏康养小镇”,将伏波文化、壮医药等元素融入康养服务,打造差异化文旅产品。
三是以“文化+消费+公益”三位一体为运营模式的“姓氏臻品”商城,已于8月26日正式上线,商城将推出“姓氏森林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姓氏NFT数字藏品,用户可凭藏品参与线下文化地标VIP体验;同时设立“文化传承收益基金”,将部分利润反哺族谱修缮、非遗保护等公益项目。商城将加大“一姓一品”的对接入驻工作,首批会员可获赠联名文创产品。
助力百姓实现从文化认同到共同富裕
王祖能在会上表示,姓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既是血脉纽带,更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他指出,广西作为多民族交融的窗口,姓氏文化研究需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相结合,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构建民族文化经济共同体。
王祖能特别提到,前两期座谈会已推动“姓氏臻品”商城上线、跨姓氏产业融合发展等成果,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学术纵深、产业赋能、代际传承”三大行动计划,着力开发姓氏主题文旅IP、推动“一姓一品”产业计划,助力企业实现品牌溢价与市场拓展。
会议最后,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姓氏文化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引擎。计划年内推动“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园‘姓氏臻品’孵化中心”建设,打造集文化展示、商贸交易、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出席座谈会的部分领导及嘉宾合影
出席座谈会的部分领导及嘉宾合影
“让文化者富起来,让富足者有文化滋养。”王祖能强调,通过“以商养会”模式,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商业反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广西方案”。(兰云姿/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姓氏臻品”商城运营模式与特色产品深度解析
“姓氏臻品”商城是由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主要负责人联合创建的交易平台。这是以姓氏文化为核心,通过“文化赋能+商业创新”模式,所构建的一个集消费、公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下从运营模式与特色产品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运营模式:三位一体驱动文化经济融合
(一)“文化+消费+公益”闭环生态
1.文化基因注入消费场景:商城以姓氏为纽带,将壮锦、瑶绣等非遗技艺融入商品设计,推出姓氏主题文创产品(如书法藏品、定制家谱等),并开发“姓氏森林计划”区块链NFT数字藏品,用户凭藏品可兑换线下文化地标VIP体验。
2.公益反哺文化传承:设立“文化传承基金”,将部分收益用于资助宗祠修缮、族谱编修等公益项目,形成“以商养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二)会员制社群运营与分层收益
1.会员体系:用户消费满99元即成为会员,降低消费门槛;会员可通过推荐新用户、上架产品、升级合伙人获得三重收益(佣金、分红、长期管道收益)。
2.社群分层:以姓氏为单位建立消费社群,通过族谱溯源、线上家宴等活动增强粘性,例如李氏宗亲社群通过联合开发文旅项目实现资源整合。
(三)跨姓氏协作与产业链整合
1.资源对接平台:联合李氏商贸家族、黄氏建筑宗族等,搭建企业合作桥梁,推动“姓氏+文旅IP”“姓氏+健康产品”等跨界项目落地。
2.国际化布局:对接中国—东盟博览会资源,计划与越南、泰国侨领合作开发“跨境姓氏文化节”,通过RCEP通道拓展东南亚市场。
二、特色产品:姓氏文化赋能的多元商品矩阵
(一)非遗技艺衍生品
1.姓氏主题文创:推出壮族姓氏图腾服饰、瑶药“非遗+健康”香囊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例如,与瑶药企业合作开发的香囊系列,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全网销量力求突破10万件/年。
2.伏波文化系列:马氏宗亲代表成员开发的伏波将军主题钢笔书画、宗祠修缮纪念币等,力争成为商城“一姓一品”计划的标杆产品。
(二)“姓氏臻品”优选与定制服务
1.地理标志产品:严选螺蛳粉、六堡茶等200余款广西特色商品,通过“姓氏臻品”标签提升品牌溢价。例如,柳州螺蛳粉推出“韦氏辣酱联名款”,包装融入姓氏图腾设计。
2.高端定制服务:提供姓氏酒类定制、家族家谱精装本等,用户可定制姓氏篆刻、族训烫金等个性化元素。
(三)数字文化资产
1.NFT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姓氏森林”系列NFT,用户持有后可解锁线下权益(如免费参观伏波文化纪念馆),实现虚实联动。
2.直播电商融合:通过“姓氏文化直播间”推广产品,例如马氏宗亲会专场直播中,伏波文化主题茶具单场销售额超50万元。
三、创新价值与社会意义
(一)破解行业痛点
1.消费者端:解决“选择困难症”,通过官方认证与族谱溯源确保产品质量。
2.企业端:为中小厂商提供“零成本入驻+流量扶持”,促进入驻品牌销量增长。
(二)文化价值转化
1.活态传承:商城将族谱数字化,用户可在线查阅姓氏源流,并参与“修谱众筹”等公益项目。
2.国际传播:通过跨境文化节、东盟商贸展,推动姓氏文化成为广西对外交流的新名片。
(三)社会效益
1.公益闭环:商城实现营利后,将逐步资助相关姓氏宗祠修缮项目,以惠及相关姓氏宗亲。
2.就业带动:将在南宁筹建“姓氏文化产业园”,孵化直播团队20个以上,力争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年。
四、未来规划
商城计划在时机成熟时,将推出“姓氏臻品”APP,集成AR试穿、智能推荐等功能,并联合高校成立“姓氏经济研究院”,探索“文化IP+元宇宙”的深度结合。同时,将拓展“姓氏康养”产品线,例如开发壮医姓氏经络贴、姓氏食疗套餐等,进一步拓宽文化消费场景。
“姓氏臻品”商城通过“文化为核、商业为翼”的创新模式,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产品,更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文化经济生态,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广西样本”。